首 页 | 机构介绍 | 新闻中心 | 慈善公益 | 共同探讨 | 走进宋庆龄
友好交流
·我会领导慰问爱心艺术家杜洙老师
·广州大学顾兴义教授到我会洽谈公…
·李近维主席带队慰问吴南生名誉主…
·延安市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白龙彪…
·我会前往参观陈少白旧居塔影楼
·广州福胜医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执…
基金会项目
·第八届广东省宋庆龄奖学金颁奖大…
·第八届广东省宋庆龄奖学金获奖学…
·我会召开第八届广东省宋庆龄奖学…
·建滔化工集团向广东省宋庆龄奖学…
·“6•30”前夕我会向清远、…
·我会赴清远调研小鸽子图书捐赠项…
工作动态
·我会举行宋庆龄雕像石膏稿修改专…
·我会开展3.8妇女节“悦享健康,为…
·我会召开2017年荣誉理事新春座谈…
·我会召开第二届理事会第七次会议
·省委统战部李焕春副部长到我会走…
·第三届广东省大学生科学影像大赛…
 
您现在的位置: 广东省宋庆龄基金会 >> 图片报道 >> 正文
 
海外华侨华人积极奉献 用爱铸就“侨心工程”
2007-9-14 14:39:15 来源:中新网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受益于“侨心工程”的孩子举着横幅表达自己的快乐心情。

    9月11日,在西安举办的“侨(爱)心工程”图片展上,姚国华看见了母亲于2004年在江西安远县捐建“姚美良侨心小学”的照片。

  6年的时间,总共兴建2000余所侨(爱)心小学,10亿元的累计捐款……9月10日至11日,“中国侨联公益事业研讨会”在古城西安举行。随着大会的召开,“侨(爱)心工程”的名字再次进入我们的视野。研讨会上,捐款者简约低调的话语,充盈着一种温热的情感。

   “我们也是最近一两年才开始对外宣传,主要是因为大多数的捐款人都很低调,他们喜欢默默地捐款、默默地做事。”中国华侨经济文化基金会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笔者。

  事实上,自2001年启动“侨(爱)心工程”、捐助“侨(爱)心小学”以来,上百万学生受益的成果,足以值得我们对它抱以更多的关注。

  “阳光下的事业”

  “亲爱的爷爷:北京来的爷爷带着住在外国的爷爷来看我们,还给我们修建了一所漂亮的学校呢!”2004年9月,在自家院里的葡萄架下,9岁的维吾尔族小姑娘古丽给远在他乡的爷爷写信,请他不要为自己上学的事担心,“爷爷,下次您回家的时候,我一定带您参观我们的新学校。”

  古丽在信中对自己的“新学校”赞不绝口,这所“新学校”就是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拜什克拉木乡的“8·28侨心小学”。

  2002年8月28日,56位海外侨胞及港澳人士在中国侨联的带领下赴新疆考察当地的教育情况,来到了拜什克拉木乡。那时,小古丽和她的同学们还没有上课的教室,一帮孩子就在露天地里读课文、写作业。考察团成员慷慨解囊,当场发起了捐助活动,筹集20万元捐建一所小学,这就是“8·28侨心小学”。

  2年后,小学落成,在明亮的教室里,小古丽从地图上找到了自己的家乡,找到了首都北京,又找到了为建设新学校出资的爷爷们所在的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和港澳地区。

  这已经不知道是海外侨胞捐建的第几所“侨(爱)心小学”了。西到新疆,东到江苏,北到黑龙江,南到广西,还有中原腹地河南,“侨(爱)心小学”已经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市。

  其中,第一所“侨(爱)心小学”就落户在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阿庄镇湫洼村。2000年,在香港创业的梁亮胜先生了解到这个贫困地区的教育现况后,立即送来40万元的支票,表示愿意捐建2所小学,命名为“丝宝侨心小学”。

  就这样,从关中平原走出的第一所“侨(爱)心小学”,到如今遍布全国的2000余所,犹如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

  值得注意的是,捐建“侨(爱)心小学”的除了海外华侨华人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港澳台同胞。所以,由海外华侨华人捐建的小学叫做“侨心小学”,而由台湾同胞捐建的则被称为“爱心小学”。

  2006年,70多岁的台湾老人吕晔彬夫妇在湖北捐建了一所“爱心小学”,学校落成当天,两位老人专程从台湾赶过来,参加落成仪式,一位小学生送给老人一幅画,上面写着:海峡两岸心连心,鱼水同胞手足情。

  “造福族群”的他们

  在此次大会上,笔者见到了一位老先生,他是所有捐赠者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今年已86岁高龄。他不愿意向笔者透露姓名,只是向笔者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70多年前,老先生为避战乱到了东南亚一带谋生,没有念过书的他,漂泊在外吃尽了苦头,“那时候我常常想,有书读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3/4个世纪后的今天,老先生对笔者谈起往事时仍然感慨万千,“所以每次我看见一个孩子到了读书的年龄却没书读时,我就很心痛。现在我有了一点点能力,可以帮助他们读书了,我觉得好开心。”

  几年来,他分别在江西南昌、福建泉州、广西梧州捐建了3所“侨心小学”。其实,他自己并不是大老板、有钱人,在新加坡经营的生意规模也不大,平日生活十分节俭,在笔者看来,穿着也非常朴素。辛辛苦苦积攒的钱财,那么容易就能决定捐出去吗?面对笔者的提问,老先生诵读着自己的自勉联,“造福族群回馈社会,以人为本以信为天”,言罢莞尔一笑,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笑容却如孩童般的天真。

  和这位老先生相反,在国外留学、近年回到国内服务家族企业的姚国华,今年只有28岁,是捐赠者中最年轻的一位。“我在国外长大,说实话,对‘中国’两字并不很了解,但我想通过为社会多做一点事,让我真正成为一个中国人。”

  2004年,姚国华的母亲在江西安远县捐建了一所“姚美良侨心小学”,姚美良就是姚国华的父亲,其时已经过世。母亲捐建这所小学,显然是在替一直热心公益事业的父亲完成心愿。此事对姚国华影响极大,使他开始关注中国贫困地区的教育情况,并决心将父母的这项事业继续下去。今年6月,刚刚接管家族企业的他,在得知“姚美良侨心小学”还没有电脑时,立即签发了一张8万元的支票,用于“姚美良侨心小学”购买电脑和图书。

  现在上海经商的屠海鸣先生可以说是最积极的一位捐赠者,2004年,他听说“侨(爱)心工程”的事情后,立即在江西捐建了2所“海鸣侨心小学”。此次研讨会上,他听到中国侨联各级组织如此热心地为侨胞和爱心人士服务,感慨万分,立即表示还会向江西捐建2所、向陕西捐建1所“侨(爱)心小学”。

  新加坡华商陈江和先生,是所有捐赠者中拥有“最”最多的一个人:向“侨(爱)心工程”捐款最多的一位,从2004年至今,已捐款1567万元人民币;捐建“侨(爱)心小学”数量最多的一位,共捐建了23所“侨(爱)心小学”;一次性捐建“侨(爱)心小学”最多的一位,2005年,在西藏、陕西等地一次性捐建“侨(爱)心小学”共15所。

  “一分钱”和“百分之百”

  “侨(爱)心工程”开展6年来,先后获得了“中华慈善奖”和“全国公益示范工程十佳项目奖”。

  取得很大的成果,海外华侨华人积极奉献爱心是主要原因,中国侨联与各级侨联的努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在此次大会上,来自全国的33名各级侨联的工作人员作了经验交流。

  首先,各级侨联上下联动。据中国华侨经济文化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竺新原女士介绍,以华侨基金会为例,作为专职人员极少的华侨基金会,要作为项目龙头,起带头、引导作用。首先要注意如何发挥中国侨联上下14000多个的组织优势,采取各级侨联共同参与的方式,无形之中,专职实施队伍就由几个人变成了成千上万人。

  其次,对捐赠人诚心相待。“侨(爱)心工程”的资金全部来自于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与归侨、侨眷。每一所学校的捐建和对贫困学生的资助,都是先有申报材料,再向捐赠人争取,绝不会出现强行摊派的现象。通过真心服务,感动侨心,使捐赠人完全出于自愿、发自内心地捐赠。

  第三,工作做到三方满意为止。即捐赠人满意,受赠人满意,华侨基金会也满意,使捐赠人感到满足了他们的公益愿望,捐有所值;使受赠人真正感到受助的温暖和实实在在的受益;基金会也在当好桥梁的同时真正看到了成果。

  其实,成绩不是一天就做出来的,6年的时间,2000多个日日夜夜,中国侨联及华侨基金会与各级侨联的工作人员一起,将“侨(爱)心工程”推向一个新高潮。

  9月10日,在“中国侨联公益事业研讨会暨中国华侨经济文化基金会理事会”现场,中国侨联主席林兆枢用两个“保证”总结了侨联的做法:第一,保证不挪用捐赠人的一分钱;第二,保证每一个捐赠人的捐赠款项都百分之百用于“侨(爱)心工程”项目。

  两个“保证”,犹如一纸承诺,既道出了侨联人员服务“侨(爱)心工程”的拳拳之心,也为“侨(爱)心工程”更上一层楼提供了准则。(袁静)

 
相关稿件 更多>>

版权所有:广东省宋庆龄基金会 粤ICP备07061867

   

京公网安备44010402000495号

   

技术维护: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