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机构介绍 | 新闻中心 | 慈善公益 | 共同探讨 | 走进宋庆龄
友好交流
·广州市中山纪念堂管理中心李红波…
·佛山暨大港澳子弟学校到访我会
·广东省现代家庭教育研究院到访我…
·我会应邀参加大湾区十大杰出港生…
·东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到访我会
·新快报到访省宋庆龄基金会
基金会项目
·2024广东省粤港澳青少年人工智能…
·读懂国画故事之趣,感受本土雕塑…
·第十六届广东省宋庆龄奖学金获奖…
·学习朗诵艺术  感受蓪画历史——…
·启迪创意思维,传承工匠精神——…
·用雕塑打造城市灵魂,用泥塑传承…
工作动态
·“宋庆龄精神进校园暨美育同行—…
·唐豪主席一行赴中山大学参观交流
·心连大湾区 科技绘未来 第二届粤…
·我会举行“第十六届广东省宋庆龄…
·我会召开“宋庆龄研究工作座谈会…
·我会赴启智学校开展“六一”儿童…
 
您现在的位置: 广东省宋庆龄基金会 >> 新闻中心 >> 慈善公益 >> 正文
 
启迪创意思维,传承工匠精神——省宋庆龄基金会“美育公益课堂”走进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
2024/6/26 16:14:56 来源:项目部

        2024年5月30日,省宋庆龄基金会“美育公益课堂”第十二讲在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开课。此次进校园的“美育公益课堂”有专题讲座——《创意教育,意欲为何》以及传统非遗手工课——“制作广式红木筷子”两个专题讲座。讲座内容丰富新颖,受到港澳台侨学生以及外籍学生的热烈欢迎。省宋庆龄基金会秘书长蔡延钊,“青美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张思燕,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执行校长封岩等参加活动。
        在学校的演讲厅,中国少年儿童造型艺术学会会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委会副主任杨红老师向在场一百多名师生分享了TCT(创意思维训练)的教育理念。一是从周而复始的生活中看到不一样的东西。“看别人司空见惯的事物,想别人从未想过的问题”。二是从一成不变的思维框架中跳跃出来。“敢于想、能够想、善于想”。三是让有趣的艺术灵感渗透出来,以艺术家的眼光和创造性思维对学习生活进行发散思考。
        在学校非遗课堂,广州市荔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锡桦老师,为学生们讲授了广式红木筷子的制作技艺。课堂上,刘老师首先向学生分享了中华筷子的悠久历史、使用礼仪以及制作流程,解析了中国传统木作的三大流派——京作、苏作、广作,并通过讲授辨识各种流派独特的木工技艺,让同学们对筷子这一日常用品背后的文化意义有了深刻的认识。在刘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按照“天圆地方”的规律,使用尺子和马牙挫等工具将红木进行挫圆挫方,再用砂纸对雏形筷子进行打磨。整个制作过程,学生们展现了耐心和热衷,也体会到了传统工艺的魅力和“工匠精神”的内涵。
        张思燕副主任对杨红老师的讲座作了点评。她认为,杨红老师生动地传递了“看别人司空见惯的事物,想别人从未想过的问题”的教育理念,让我们认识到创新思维的独特价值和无限可能。张思燕副主任还表示,“青美会”将继续加强与非遗传承人的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非遗教育活动,让学生们在传承中感悟文化,在体验中收获成长,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关注非遗文化,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关稿件 更多>>

版权所有:广东省宋庆龄基金会 粤ICP备07061867号-1

   

京公网安备44010402000495号

   

技术维护:广东省信息网络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