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0日,省宋庆龄基金会“美育公益课堂”第十三讲在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开课。此次进校园的“美育公益课堂”有朗诵教育课——《学习朗诵的几个要素》和传统非遗课——《通草画的历史背景与技法》两个专题讲座。讲座内容丰富精彩,受到港澳台侨学生以及外籍学生的热烈欢迎。省宋庆龄基金会“青美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张思燕,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执行校长封岩等参加活动。 在学校演讲厅,广州话剧艺术中心演员、导演徐梵,向在场一百多名师生分享了什么是朗诵?朗诵有几个要素?怎样用响亮有力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进行表达等等。课堂上,徐梵老师及其助手现场朗诵了《春》节选、《斑羚飞渡》节选,还分析了播音主持专业系统与戏剧表演专业系统的区别。徐梵老师不仅传授朗诵技巧,还亲自示范,让学生们在专业的指导下,体验朗诵的韵律与情感。在互动环节,徐梵老师幽默风趣、即兴发挥,徐梵老师还让同学进行现场表演,引导学生们领略朗诵艺术的魅力。徐梵老师的分享和指导既使人感到如同生活般的亲切,又是一种引人入胜的艺术享受。 在学校非遗课堂,25名学生在通草画绘制技艺传承人颜康平老师的指导下,学习通草画。通草画(亦称蓪画)是十九世纪在“欧洲中国风”“广州一口通商”等历史背景下,由广州十三行民间画匠绘制的一种外销画。颜老师通过分享通草画的发展背景和技法,向同学们展示了通草画的历史底蕴和独特艺术风格,让学生们对这十九世纪的外销画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课堂上,颜老师不仅展示了其代表作,还请同学们通过电子显微镜进一步观察通草纸。在镜头下,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通草本身的细胞结构,这也激发了同学们对美的追求与创造。颜老师的通草画分享课,不仅让同学们近距离观摩通草画的绘制技法,也让同学们了解了广州口岸风情、社会百态以及岭南地区的各色人物、花鸟虫鱼,充分展现了广州“千年商都”的独特文化魅力。 张思燕副主任对徐梵老师的朗诵分享课作了点评。她认为,朗诵作为一种传统而有效的表达方式,具有独特的魅力。徐梵老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授课方式,让同学们从课堂之初的羞涩拘谨到渐进尾声时的从容大方,真正地做到了“解放天性”。张思燕副主任还表示,学会表达是重要的一门课程,当同学们踏入社会,将会面临各种挑战和机遇,而良好的表达能力将成为他们成功的重要法宝。

|